買房不是「有頭期款就能買」,真正影響你能不能撐得住的,是「整體資金規劃」與「貸款能力」。
本篇會帶你搞懂買房預算的五大關鍵,並附上試算表與自評表,讓你自己也能評估到底準備好了沒。
🔸 自備款怎麼算?不只頭期款,還有一堆「隱形花費」
很多人以為買房只要準備房價的兩成頭期款,其實還有這些費用別忘了:
- 頭期款:預售屋通常是房價的10-20%,成屋可能需要更多
- 契稅、代書費、印花稅:約房價的 1.5~2%
- 裝潢與家電預算:從30萬到150萬都有可能,視你的裝修需求
- 緊急預備金:建議保留3~6個月的生活費,避免貸款中斷
🧮 小提醒:
如果你鎖定的是預售屋,付款分期雖然看起來輕鬆,但未來裝潢與交屋稅費也要提早準備。
🔸 月付額該抓多少才安全?
銀行雖然可以貸款給你 30 年,但不是說你月月繳得起就是沒問題。安全建議如下:
- 月付額 ≦ 家庭月收入的 30~35%
- 若有其他負債(車貸、信貸),需一併考慮在內
- 避免過度壓縮生活費,留有空間面對升息與突發狀況
✅ 計算公式(參考用):
👉 月收入 x 0.3 = 安全月付額上限
🔸 銀行真的會讓你貸這麼多嗎?
房貸不是你想借多少就能借多少,銀行會評估以下條件:
- 收入證明與工作穩定性
- 年紀與還款年限(年齡+貸款年限需≦75)
- 其他負債情況(信用卡、信貸)
- 聯徵分數與信用紀錄
- 房屋類型與地點(偏鄉小坪數通常貸不到高成數)
📌 附加提醒:首購族如果是 100% 自費購屋(沒家人資助),能貸的成數通常會受到更多限制。
🔸 租金 vs 房貸:什麼時候買比較划算?
買房前,你可能也有這個糾結:
「我現在租屋,每月租金 $20,000,要不要直接換繳房貸?」
可以從以下三點判斷:
- 繳房貸是否不會影響基本生活開銷?
- 你準備好停留在這個城市/區域 5 年以上嗎?
- 你有辦法負擔前期裝潢、稅費與維修成本嗎?
🏠 一般來說,當房貸每月負擔 ≦ 租金1.2倍,又打算長期居住,就是可以考慮入場的時間點。
📎 工具下載|兩份表單幫你初步自評
🎁 下載連結(可自訂PDF或Google Sheet格式):
你可以填寫自己的收入、支出與購屋區域,評估自己的購屋力與資金缺口,幫助你不被看屋熱情沖昏頭。
✅ 總結重點
- 買房預算 ≠ 頭期款,還要準備稅費、裝潢與備用金
- 月付額建議抓在收入的 35~45% 內才安全
- 銀行會看你收入穩定性與信用分數,不一定全額都貸得出來
- 租金 vs 房貸的換算點,是你準備好長期定居、負擔初期成本的時候
下一篇我們將進入區域選擇的關鍵:
👉 EP03|買哪裡?選錯區域,後悔十年